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正式公布了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评审结果,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报的两篇学术论文——《整体性保护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探究——以青岛市金口镇为例》与《青岛市传统风貌建筑建筑师群体研究》从全国3766篇投稿中脱颖而出,被遴选为墙报论文!
这不仅是公用设计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意味着公用设计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城市规划领域的风向标
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盛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每年吸引国内外规划科技工作者提交数千篇研究成果,其评选标准极为严格。2025年投稿量达3766篇,经过多轮专家评审,最终仅1824篇被收录至《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淘汰率达50%。
本届年会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为主题,聚焦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与创新路径。入选论文将全文收录于正式出版的年会论文集,而“墙报论文”更获得在年会现场展示研究成果的宝贵机会。
《整体性保护视角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探究——以青岛市金口镇为例》
该论文依托以往编制项目《金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经验,基于整体性保护视角构建了包含关联性规划理念、完整性要素识别、系统性保护层级、全面性活化利用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并阐释了该框架下的规划重点:
一是形成自然环境遗产和人文历史遗产共同保护的保护理念;
二是识别包含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要素;
三是构建镇区、重点地段、要素三个层级的规划层级;
四是依托展示利用、文化宣传、特色游线等活化利用途径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活态传承利用。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是整体性保护的应用创新和山海型名镇保护模式的地域性探索,更是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思路与借鉴。
《青岛市传统风貌建筑建筑师群体研究》
论文依托《青岛市传统风貌建筑甄别评估》项目,以可查到建筑师资料的485栋传统风貌建筑和其建筑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传统风貌建筑的建筑师空间分布,以及建筑师的建造特点。
结果表明,青岛市485栋可查到建筑师资料的传统风貌建筑集中分布于市南区和市北区的12个历史文化街区,选取其中五位建造传统风貌建筑数量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发现其建造风格受教育背景和执业经历影响较多。
该论文填补了青岛建筑史研究中关于设计者群体的学术空白,系统梳理了青岛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建筑师群体的构成、设计理念与实践特征。
此次两篇论文入选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公用设计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近年来,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参与行业项目顶层设计的研究与标准制定,为城市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
公用设计将以此次成绩为契机,继续深化学术研究工作,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致力于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为推动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方案。